072. 說正經的
姜唯心懷忐忑地回到了南松鎮,除夕當天要組織祠堂的啓龛儀式,她只提前一天回來,什麽忙都沒幫上。
還好姜爸性情大變,和姜氏族人積極操辦起來。姜唯心底估麽着,一定是姜老太強烈要求的,她回到家中又是一頓哄老奶奶開心。
捎回家的兩個箱子中,其中有一個裝的全是給送人的禮物。姜怡珍不禁譏笑她,“人逢喜事精神爽,怎麽沒見那位……”
姜唯用食指戳了戳她,不許她亂講。
“楊大師不是你的嗎?”
姜怡珍捂上嘴嗤笑,“早翻篇了,我現在有正牌男友,好嘛!”
事情發展是很快,但發生在姜怡珍身上,她都不懷疑,只等晚上卧談會的時候好好聽故事。
啓龛儀式說來并不複雜,只是姜氏祠堂重建的消息早早傳了出去,現場趕來圍觀的父老鄉親一定少不了。
除夕這天上午,姜媽和姑姑已經把族人送來的祭品擺滿一大張桌子。
擺桌也很有講究,對于姜唯這種年紀的人來說還比較陌生。姜媽和姑姑也是在姜老太和其他長輩的指導下一步步完成。
祭品當中三牲最重要,牛、羊、豬放在正中間。牛代表勤奮,羊代表祥和,豬代表富足。然後是南松鎮的特色菜肴,以及傳統糕點等。
最外圍還擺上一些新潮的食品,比如巧克力、曲奇餅,小孩子愛吃的東西。
儀式的主持人是姜老太的一位老鄰居,也是德高望重,向姜家人簡單說明了一遍流程。儀式中由姜老太和姜爸發言,姜唯很認同,沒有cue到她是最好。
臨近中午,祠堂內外已經聚滿了人,一切準備就緒。
姜唯與姜怡珍換好了衣服,與同輩人站在一塊兒,聽從主持人的安排。
“……各位來賓,各位宗親,姜氏祠堂啓龛儀式正式開始!”
“啓扉征祥,富貴綿長,子孫昌盛,出入亨通……”
主持人神情自信,出口成章,也是有備而來。
“值此良時吉日,合家彙聚,緬懷祖德,神通天府,恩澤衆生。年年仰賴各位尊神保佑……”
一番鄭重致辭之後,由姜老太攜全家上香禱告。上香也是有順序的,所有族人在主持人的引導下依照傳統完成。
接下來,還要給祖宗神明斟茶倒酒,為了表示慢飲慢用,大約等到剛才上的香燒到掉灰後,再進行下一環節。
有些村鎮是化財寶、燒衣紙,将火焰燃得越旺越好。在南松鎮的傳統是放鞭炮,特別講究“滿地紅”,在祠堂前的廣場上鋪滿,寓意來年紅紅火火。
熱烈的儀式過後才是姜氏長輩的發言時間。除了一些小孩子散去,人群的數量并沒有減少。
姜唯很激動,奶奶終于得償所願,而且看這陣仗,也只有姜老太才能壓得住。即便姜唯自己在陽城給市長級的人物做過彙報,也沒見過底下這麽多人的時候。
姜老太氣色紅潤,身上圍着姜唯送她的圍巾,精神狀态極佳。姜爸臉上也美滋滋的,主要是看姜媽開心,他就能渾身輕松起來。
姑姑借着歡快的氣氛,也拉着姜唯說了幾句知心話,期盼她和姜怡珍姐妹倆未來幸福之類的。
***
晚上吃年夜飯,那絕對是姜媽和姑姑的舞臺。姜唯和姜怡珍每年都形成默契,快速将肚子填飽,裹挾一大堆瓜子零食回自己房間享用。
春晚不及她們之間分享的八卦轶事有趣,姜怡珍在屋裏開着網絡直播,只當它是背景音。
眼下,兩姐妹是事業心旺盛,聊着聊着又說回到造紙的事上。
姜唯說她試遍了姜怡珍寄來的助劑原材料,包括但不限于氧化澱粉、骨膠、石蠟等,還有更傳統的植物材料,黃葵和楊藤,都沒有達到加強光亮的效果。
姜怡珍丢下手裏的瓜子,一副無可奈何的表情,“你也太心急了吧,你才試了多少次,就你那的環境條件……“
姜唯沒聽進去,繼續掰扯着有關“霧燈“的原理,空氣濕度、黃色光線、木纖維的排列與折射……要考慮的因素都很複雜,她迫切需要有人指點迷津。
姜怡珍此時反倒尊崇傳統,她指出了姜唯行動中的最大漏洞。
“古書雲,春末夏初取皮。你取皮那會兒都幾時了?“
她神情嚴肅起來,“是,你用了儲備的原料。但你是在做一種要求極高的紙張,一丁點馬虎要不得!“
“你想憑借那些實驗數據一對比,就出結果,抄近道兒!那老天爺也不會看着我們一年之內搞定所有事,太便宜我們了!“
姜唯驚得站起來,她一時語塞,不是嫌惡姜怡珍話語間流露出的懶散,而是她的急躁恰恰被姜怡珍點中了!
她這反應也吓了姜怡珍一跳,趕忙拍着姜唯的肩膀安撫道:“你怎麽了?你可別誤會了,我不是給你拆臺,也不是勸你見好就收……”
“哎呀,反正就是沒有惡意啦,只是說說而已!你怎麽生氣了?”
“不是……”
姜唯立在原地,想到屋外去轉轉,又不忍心惹姜怡珍不快。
“你這脾氣,做什麽事都要拿滿分,我支持你!”
姜怡珍揉了揉姜唯的腦頂,她了解姜唯,還會時不時地展現出大姐的風範,令姜唯頓時心頭暖暖的。
“九點過了,龍燈要來了,一塊去看看吧!”
南松鎮的龍燈會在晚飯後,從幾條主路上轉悠一圈。舊時會挨家挨戶收些捐贈,現在變成一種夜間的慶祝儀式。
二十多人的隊伍圍着一條“神龍”,浩浩蕩蕩地在街上走着。“神龍”分九節,龍頭紮有唇舌,繪有須眉,中間幾節是龍身,有布料連接,最後是龍尾,會左右晃動。
過去的“神龍”中藏着蠟燭,燭光在行動時是會晃動的,讓龍的神态更加鮮活。現在裏面換成了特制的燈具,也是不停閃爍,模拟舊時的情态。
龍頭前還有一位師傅擺弄着“夜明珠”,其實是一盞地道的紙燈,用紅紙糊的。
這裏還保留着燃蠟燭的習慣,“夜明珠”上下起伏t,燭火還能一路延續,很考驗舞燈師傅,以及燈的質量。
姜怡珍的注意力全在龍頭上,激動地在隊伍前歡呼着,因為那是她的新晉男友。
姜唯則牢牢盯着最前面的“夜明珠”,有點想念暮楊了。雖然他們在陽城的時候也會一周不見面,但越是遇到熱鬧的場面,心底越是癢癢的,想要和對方分享。
“他叫王德福,好聽吧!” 姜怡珍指着一個包着花頭巾的男人。
“哦!”姜唯眼中帶笑,有姜怡珍在身邊,只能容下幾秒鐘的寂寞。
“過幾天,我請他到家裏吃飯,正式介紹一下。”
姜怡珍見姜唯還在傻笑中,板起臉說道:“我這回可是認真的,奔着結婚去的!”
“哦,那……”姜唯回過神兒來,嬉笑着,“那我把紅包提前發給你!趁我現在還沒把年終獎花光!”
“你……”姜怡珍拽起姜唯的胳膊,使勁掄出去,臉上已經氣得通紅。
“我跟你說正經的!你和楊大師……”
姜唯捂住耳朵,丢下一個鬼臉,跑遠了。
***
南松鎮一帶曾經組建過一個鄉鎮電視臺,受到文化節的宣傳影響,鄉鎮電視臺在春節期間也摸索出了一條追熱點之路。
大年初一白天的拜樹神儀式就是電視臺重點直播的節目之一。
古樹外圍,原先的石欄班包裹上了一層金色綢布,四周新設立了幾處挂許願牌的小亭子。還有姜唯躺過的石凳也被移走了,換成幾套雕花的精品石材座凳。
正中擺放的祭祀神桌,不知道是從哪擡來的純紅木條案,比往年的大了一大圈。
姜唯只在內心感嘆,肉眼可見的經費充足……要不是祠堂的儀式上主持人給力,圍觀的人數多,說不定就被這場拜樹神儀式給比下去了。
電視臺的出現,讓領導發言的時間長了些。姜老太沒露面,一直在前排站着。姜唯自己都有點乏了,可身邊的姜老太還是神清氣爽。
儀式結束,她忙于和各種鄉裏鄉親拜年,還順帶介紹着姜唯。這一年的親朋格外得多,姜唯點頭如搗碎,笑容在冷風中僵掉。
她提醒自己不能垮,不能逃,借着姜老太此時心情大好,一定要再問出個子醜寅卯!
正午時分,人群才逐漸散去。
姜唯給坐在石凳上的奶奶捶腿,一副殷勤服侍的模樣。
“有話說啊?”
姜唯随身帶了保溫杯,笑眯眯地給姜老太倒了一杯溫水。她感覺,要問就在樹神面前問,不容姜老太再回避。
“您,為什麽不做紙了呀?”姜唯眨巴着眼睛,臉上寫着三個大字,翅霜紙。
“太麻煩了,不做了。”
姜老太回複得幹脆,姜唯也認同,艱辛程度确實是滿級。
“那,您認識文勝嗎?”姜唯鬥膽問道。
“誰?”姜老太扶着耳朵,眼珠子轉了轉,明顯是在打趣。
姜唯鼓起腮幫子,有點抱怨道:“就是總給我和姜怡珍找麻煩,那個文金山,他爹叫文勝!”
“呵,你不是都知道了麽!”
“可是,您不做紙了,他後來也不做燈了,這其中沒有關聯嗎?”
姜唯坐在姜老太身邊,絮叨起來,“我知道,只有那種紙才能做那盞燈。暮南舟曾經找過您,也找過文勝,博物館裏的靈犀霧燈就是從文勝那買走的。”
“我現在研究紙,是想把靈犀霧燈複制出來。”
姜唯瞪大眼睛,捕捉姜老太即将帶來的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