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52. 一線小生
她們的發型相比電影中的更清爽一些。兩人都是長發,所以沒戴假發包,幾束流雲發髻再配合纏繞頭上的發帶,已具備古典美人的樣貌。
白蛇是一身素白,青蛇是一身水綠。
姜怡珍選的內搭是吊帶露臍裝和長裙,外層是寬袖的交領長袍。因為也是薄紗材質,腰身若隐若現,很是妩媚。
姜唯換裝後有些不适應,在穿衣鏡前收腹吸氣,照了一陣子。
“好看嗎?我的腰上有肉……”
姜怡珍把她往旁邊一擠,兩人同框,揚起下巴說道:“你自信一點!咱們扮的是白蛇青蛇,不用瘦成水蛇!”
姜唯捂嘴笑起來,她又把長袍在腰間裹了裹,太拘謹些反而失掉本來飄逸的氣質。
她正自我欣賞中,一扭身撞見了“許仙”。
暮楊的造型相對簡單,頭頂罩着假發,身上是素白的長袍,造型師說這一身的學名叫“直裾深衣”。
“哇,和一線小生有得一拼!”
姜怡珍眼睛發亮,不由自主地誇贊道,造型師也認同地點點頭。姜唯的臉上似笑非笑,被姜怡珍點名做個評價。
“不像許仙……我看像電視劇裏的……上仙!”
姜唯說得猶猶豫豫,可在場的人互換眼神,覺得她評得更準确。
暮楊眼裏含笑,壓下剛要浮上來的一抹驕傲,拎出來一件灰麻色的罩衫。
“你是說這個吧,我把這個套上就成了凡人許仙!”
原來他的造型并不是通身的素白,還有件粗糙的外衣。暮楊将它穿在身上,在屋裏昂首走了幾步。
他身材瘦高,再多裹幾層服飾也沒問題,反而更符合肩寬頭小的古裝審美。造型師瞧他這樣子,又琢磨起來,想再補充些亮點。
姜怡珍打斷大夥的交談,還有頭飾沒插好,拉着姜唯重新坐到化妝臺前。
造型師有提前打印好的彩圖,暮楊依照上面的樣式給姜怡珍插上幾樣珠釵,又撫着她的肩頭在梳妝鏡前左右檢查。
姜唯移開眼,她的頭飾比“白蛇”少,戴好之後就站到一旁,聽從下一步安排。
暮楊略顯做作,又貼在姜怡珍耳邊說了些什麽,于是姜怡珍招呼攝影師去給他倆拍照。
室外下起了蒙蒙細雨,水街上的游客比預想的來得少些,線上圍觀的網友倒是不少。
一位攝影師舉着相機給“白蛇”和“許仙”拍攝平面素材,另外有一位助理拿着手機直播拍攝花絮。
他們從室內游走到室外,兩人撐着紙傘在石拱橋上,十分契合“白蛇傳”的主題。
話外音是對榆溪村水街的介紹,以及文創品牌的宣傳,頻道的預熱算是做起來了。
姜唯被晾在原地,她屬于打配合的,工作人員手裏有稿子,讓她做什麽就做什麽。
視頻鏡頭有意避開了暮楊的正臉,這是事先商定好的,他不便于曝光。不過,線上粉絲的呼聲一浪蓋過一浪,大家從側臉都能猜測出此人的顏值不低。
工作人員瞧準這是賣點,馬上用對講機指揮攝影師,讓“白蛇”和“許仙”的動作再親昵一些。暮楊沒和姜怡珍商量,直接整出個借位的親親戲碼……
姜唯在店裏看得倒吸一口涼氣,心下琢磨,他們倆也太默契了,像排練過似的。
一會兒,鏡頭中的兩人又開始手牽手,緩步向店鋪走回來。男人氣宇軒昂,那派頭不是狀元就是驸馬,女人則用絲帕半掩着臉頰,嬌羞地從人群中走過。
姜唯在二層的窗口駐足,姜怡珍的點子很有效,街上的許多游客也被吸引過來,湧入文創商店。
賣出貨品有提成,這是姜怡珍定下的,姜唯樂呵呵地跑下樓,抓緊機會沖沖業績。
此刻的“白蛇”站在店鋪門前同游客們擺拍,“許仙”走進店裏拍拍姜唯的肩膀,提醒道:“去和你姐姐拍照。”
姜唯點頭微笑着,抓了兩支桃花扇跑過去。她就這樣與暮楊擦身而過,不帶任何多餘的情緒。
***
暮楊在她身後有些失神,直到有顧客拍照的閃光燈晃過來,他才邁上樓梯躲進二樓。
就在剛才,他與姜怡珍擺拍的時候并不覺得尴尬,因為姜怡珍一直在小聲說話。
“你是不是想讓姜唯當白蛇?”
暮楊偏頭笑了笑,倒是腦子裏掠過一絲這樣的想法,不過轉念又明白過來,文化節是姜怡珍的主場。
“你和姜唯表白了嗎?”
姜怡珍的一句話像道閃電劈過來,暮楊躲都來不及,他抽動着嘴角,這一刻笑都笑不出來。
“我這個表妹還沒談過戀愛,像個原始人。”
又是一句暴擊,暮楊似乎想通了些什麽。
他雙肩抖動着笑出聲,姜怡珍的眼睛也彎成新月,被攝影師記錄下來。
“咱們倆這樣,姜唯會嫉妒哦……” 姜怡珍瞟了一眼跟拍的助理。
暮楊知道是在直播,所以他撥去女人臉頰的一縷碎發,傾身向前,嘴巴幾乎貼到姜怡珍的下颚。
“原始人懂得什麽叫嫉妒麽?”
姜怡珍實在憋不住笑,攥着拳頭捶在石橋的扶欄上,然後一本正經地指着暮楊說:“喂,不許欺負我妹妹,你一會兒好好看看她的反應再說!”
暮楊斂起寬袖,撫平外衣上的褶皺,漫不經心地問道:“你怎麽知道我喜歡姜唯?”
“我啊,打那天開車去西山,見你的第一眼就知道!”
有這麽明顯呢,旁觀者清,而當局者……
說實話,他不介意姜唯是“白蛇”或是“青蛇”,“青蛇”的水綠色衣衫反而更襯姜唯,也是他喜歡的顏色。
他記得張曼玉版的“青蛇”在電影結尾有一段話:
都說人間有情,可是情為何物,連你們人都不知道……
瞧這語氣,這質疑的态度,還真是貼合姜唯!即便如此,電影中的“青蛇”也不及她現在的冰冷!
好吧,姜唯要保持情緒穩定,保護他的右手……
他只能這麽想,聊以安慰。
***
紙燈文化節離不開“紙”和“燈”兩大專題,主辦方同往期一樣舉辦了紙燈創意競賽。
大賽鼓勵創新,對作品的限制非常少,制作周期從文化節開幕當天算起,一個月內完成即可。
每年報名的人非常多,還有來自外省市的衆多選手。與姜怡珍合作的人臨陣脫逃後,她與姜唯商定把暮楊的身份報上去,化名為“楊大師”。
由于當時錯過了報名節點,所以姜唯又麻煩暮南舟動用一些人脈,将事情圓了過去。
暮楊在直播鏡頭中不露臉,只有一雙纖長的手在忙碌。指節清晰,皮膚白皙,依舊穿着“許仙”的衣服。
他參賽的作品仿照傳統走馬燈樣式,平面呈六邊形,內裏有電池盒和電動轉軸,主要的工藝體現在外層的燈罩上。
一片片細小紙屑從刻刀下卷起,似雪花一般散落到工作臺的四周。
暮楊在做紙雕,與舊時的刻窗花有些近似,只不過他會雕刻四至五張紙,再把它們重合在一起形成有縱深感的立體紙雕。
走馬燈內部,或冷或暖的燈光從紙背層層穿透出來,立體的場景會顯得更加夢幻。
六邊形紙燈需要分別雕刻六個場景,他以森林為主題,每幅畫面中出現一只可愛的小動物……
當然,以上是姜唯看到暮楊畫的草稿而得知的。眼前的“楊大師”仍在一絲不茍地創作第一幅場景。
店鋪一層也懸挂着顯示器,畫面與網絡直播同步。姜唯一邊接待着顧客,一邊時不時地擡頭看一眼。
【這不是手,是雕刻機】
【确定是實拍的,不是加特效的?】
【這種人還參什麽賽啊,直接當網紅吧】
線上粉絲一直在暴增,評論區熱鬧非凡。
當天下午,雨已經停了,進店的顧客多起來,老板姜怡珍的心情可以用飄飄欲仙來形容。
“你要直播多久?”
姜唯湊到姜怡珍的身邊,她還有話想說,眼睛忽閃閃地望着姜怡珍。
姜怡珍滿臉問號,“就這兩天啊!”
“我是說,每次拍多長時間,他真的不是機器人,你不能這樣。”
姜怡珍托着下巴,細品了一下姜唯的話,“嗯,有道理……”
“我可沒開玩笑,他是暮氏的人,就算沒露臉,暮南舟也會知道的。”
“嗯,你提醒得對……”
姜唯嫌棄她敷衍自己,皺起眉頭也不知道還能再怎麽解釋,轉身跑進二樓。她和工作人員溝通了幾句,正好看見暮t楊在抻脖子,好像頸椎不太舒服。
“可——以——休——息!”
姜唯在鏡頭外給暮楊比劃着,希望引起他的注意。
姜怡珍走上來,朝大家點了點頭,同意在執行層面可以更靈活些,畢竟文化節是場持久戰。
她又湊到暮楊身邊,努起嘴說了句悄悄話,“瞧見了嗎,姜唯多護着你!”
暮楊聽得指尖一顫,刻刀略微偏了一丢丢,險些刻壞一整張紙。
姜怡珍只想開個玩笑的,急忙後撤一步,不好意思地揮着手,“算了,不影響你了……”
姜唯呢,沒影兒了。
暮楊撂下刻刀,嘆了口氣……喝水、吃東西,暫時歇下來。